根據煤炭工業協會數據,2015 年我國煤炭產能規模達57 億噸,而產量為 37 億噸,產能過剩 20 億噸,產能利用率僅為~65%。
參考觀研天下發布《2018-2023年中國煤炭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分析及投資商機分析預測報告》
2015 年底煤炭產能情況 
根據 2015 年產量測算, 我國三大產煤重省煤炭行業產能利用率均低于正常水平(80%) ,其中山西省僅為 62%,不及全國平均水平。內蒙及陜西省產能利用率則分別為 68%和 75%。
三大煤炭產地產能利用率
省份 | 產能(億噸) | 占比全國 | 產量(億噸) | 占比全國 | 產能利用率 |
山西 | 15.4 | 27% | 9.6 | 26% | 62% |
內蒙古 | 13.2 | 23% | 9.0 | 24% | 68% |
陜西 | 6.7 | 12% | 5.0 | 14% | 75% |
全國 | 57.0 | 100% | 37.0 | 100% | 65% |
截至目前,山西、內蒙、陜西等 11 個省市已經重新完成產能核定公示,在產產能全部按照 0.84 取整后,由原來的 23.7 億噸(包括山西省16座未履行核準手續擅自建設的煤礦產能0.79億噸) 縮減18.8%至19.3億噸,減少產能 4.5 億噸。 其中山西省和內蒙古減少 2.2 億和 0.6 億噸, 分別貢獻已公示總降幅的 50%及 14%。目前全國正常生產煤礦產能約 39 億噸(未包含 3.1 億噸停產產能) ,已公告省份產能減少合計占比達 11.5%。
已公告省份新核定生產礦井產能梳理
省份 | 原在產產能(百萬噸) | 新核定產能(百萬噸) | 產能縮減(百萬噸) |
山西 | 909 | 764 | 145 |
另:違規建設 | 79 | - | 79 |
內蒙古 | 387 | 325 | 62 |
陜西 | 250 | 210 | 40 |
貴州 | 180 | 152 | 28 |
山東 | 170 | 142 | 28 |
安徽 | 134 | 112 | 21 |
河北 | 93 | 78 | 15 |
四川 | 73 | 62 | 12 |
吉林 | 33 | 27 | 5 |
湖南 | 32 | 27 | 5 |
重慶 | 32 | 27 | 5 |
合計 | 24 | 19 | 447 |
全國在產煤礦產能 |
|
| 3,900 |
已告示產能縮減占比 |
|
| 11.5% |
已公告省份產能縮減額占比
據國家煤礦安監局,我國 14 家央企擁有煤礦209 處,司法部直屬煤礦管理局擁有煤礦 1 處。其中,央企煤礦原設計產能合計 8.46 億噸,按照 276 個工作日重新核定后,產能減少 1.35 億噸至 7.1 億噸。其中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產能分別減少 6,897 萬噸和 2,104 萬噸,分別占比央企產能總縮減額的 51%和15.6%。
2015 年我國煉焦煤產能 16.74 億噸,其中生產礦井產能 12 億噸。山西為我國最重要的煉焦煤主產地,總產能達 5.9 億噸,在產礦井產能 3.7 億噸(占比全國的 31%) 。其次為山東和安徽省,在產產能分別占比全國的 13%和 10%。以主要省份的煉焦煤在產產能測算,276 天工作日制度實施后山西、山東及安徽省合計產能縮減超 1 億噸,占比 2015 全年煉焦原煤產量的 8.4%。
煉焦煤產能縮減測算 
2013 年全國煤炭產量達到峰值 40.5 億噸,隨后產量逐年下滑。2015 年,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和國內需求疲軟影響,低價倒逼煤企減產,產量同比下降 4.5%至 37 億噸。2016 年以來,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,產量累計同比降幅不斷擴大。1~5 月全國累計煤炭產量同比下降 8.4%,創下歷史新低。5 月后,隨著 276 天工作日在陜西、內蒙古等主產地執行力度的進一步加大,預計減產還將繼續。
全國煤炭產量及增速
山西省煤炭月度產量及同比增速
2011 年到 2015 年間,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 26%快速回落至-14%。2016 年以來投資增速大幅下探,截至 5 月,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下跌 33%。
煤炭開采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增速
我國產能測算 
我國已探明煉焦煤資源量 2,803.6 億噸,占比世界煉焦煤資源量的 13%, 是我國煤炭資源中的稀缺品種 (占煤炭總儲量的 26.6%) 。主要集中于華北、華東地區。其中,山西占全國煉焦煤資源 55.4%,其次為安徽/山東/貴州/黑龍江分別占比全國的 7.1%/6.7%/3.6%/3.4%。我國煉焦煤查明資源儲量中,主要為氣煤(包括 1/3焦煤) ,而焦煤和肥煤僅占比 23%和 13%。另外,我國煉焦用煤硫份普遍偏高,硫分<1%的優質煉焦用煤較為稀缺。因此,資源狀況決定了長期以來我國優質煉焦煤處于短缺局面。
煉焦煤資源分布
煉焦煤資源按煤種分類
2001~2009 年,煉焦原煤產量年均增速為 9%,遠低于全國原煤產量的年均增速 12.4%。 隨后因鋼鐵需求受基建刺激拉動, 2010~2013 年,煉焦煤產量年均增速超過原煤,并于 2013 年產量達到歷史峰值 13.3 億噸,占比當年原煤總量的 36%。隨后受鋼鐵需求轉弱影響,煉焦原煤產量呈逐年下跌的趨勢,2015 年產量同比縮減 4%至 12.2 億噸,較峰值累計下滑 8%。在過去 15 年中,整體來看,煉焦煤產量平均增速不及原煤,動力煤貢獻多數原煤產量增長。
全國煉焦煤產量及累計增速
煉焦煤及原煤產量增速對比
2015 年山西省煉焦原煤產量同比下跌 6%至 5.2 億噸,但仍然占比全國的 43%,份額與 2014 年持平。山東省及安徽省產量逆勢增長 3%和 6%,分別占比全國的~11%。其余主產煉焦煤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產量縮減,其中黑龍江省及內蒙古跌幅靠前,產量同比分別下跌 11%和 8%。
煉焦煤產量按省分布
煉焦煤重點省份產量變化( 2015 年) 
2015 年底,山西主焦煤車板價由 15 年初的 880 元/噸下跌 44%至 490 元/噸。受低價倒逼疊加政策限產影響,2016 年年初以來,煉焦原煤產量同比跌幅不斷擴大。2016 年 1~4 月,全國煉焦煤累計產量同比下降 8.3%至 3.6 億噸,其中主產省份河北/山西/內蒙古/山東分別同比下跌 15%/14%/11%/9%。
全國每月煉焦原煤產量及累計同比
煉焦煤重點省份產量變化( 16 年 1~4 月) 
煉焦煤進口量重回升勢。 我國煉焦煤進口量于 2013年達到頂峰 7,540萬噸 (同比+41%) ,隨后開始逐年下降。2015 年,煉焦煤進口量同比下降 24%至 4,762 萬噸,同比跌幅小于煤炭總進口量跌勢(同比減少 30%) 。2016 年春節后,受國內煉焦煤價格提價影響,進口海外煉焦煤數量重回升勢。截至 2016 年 4 月,煉焦煤進口累計達 1,679 萬噸(同比增加 15%) ,占比同期煤炭總進口量的 25%。
煉焦煤進口及同比增速
煉焦煤占比總煤炭進口份額
我國煉焦煤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及蒙古,2015 年分別占比 53%和 29%。根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,2016 年 1 月 1 日起,進口澳大利亞煉焦煤關稅將從 3%下降至零關稅,對于交通便利及沿海地區的焦化企業、鋼廠吸引力增加。而今年四月以來國內主流大礦產量受限,產地焦煤價格穩中有漲,進口煉焦煤的價格優勢有望拉大。 目前澳洲焦煤比國內便宜 30 元/噸, 蒙古煤便宜 80 元/噸。進口增加可能會對國內價格形成一定壓力,但考慮到目前進口量僅占總需求(消費量+出口量)的 9%,對整體供需結構影響有限。
煉焦煤進口 - 澳大利亞占比過半 
煉焦煤進口量占比煉焦煤總需求量 